在实现“共同富裕”和“乡村振兴”的国家战略指引下,如何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,成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命题。2025年5月14日,舜江建设集团副总经理顾天标在“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固体废弃物管理培训”交流会上,围绕上虞区美丽乡村公私合作模式的项目规划实施与经验反思,分享了该项目六年来的阶段性成果与深远影响,构建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型:
一、全域统筹,打造“最有获得感”的民生工程
上虞美丽乡村公私合作模式项目总投资达24.68亿元,覆盖全区20个乡镇街道、322个行政村,实施内容涵盖道路硬化、公厕改造、河道整治、绿化亮化等446项子工程。该项目不仅是“五水共治”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升级行动,更是十九大提出的“乡村振兴战略”在上虞的全面落地,被誉为“最有获得感”的实事工程。
二、五大领域突破,夯实生态宜居基础
顾天标副总经理详细梳理了项目在五大领域取得的实效:
- 道路通达性全面提升:共新建、改造沥青与混凝土道路超过600万平方米,破解了村与村之间“断头路”难题,同时新建标准停车场超10万平方米,极大改善出行条件。
- 环境卫生系统升级:新建与改造公厕350余座,新增垃圾集中收集点200多个,实现村庄清洁设施“应设尽设”。
- 公共服务体系扩容:新建70余栋集党群服务、文化礼堂与村宴中心于一体的公共建筑,实现农村事务“就近办、集中办、共享办”。
- 景区配套完善化:13个国家3A级景区村与35个标准提升村完成设施改造,新建三条骑行绿道,带动“乡村旅游+网红打卡”双轮驱动。
- 危房改造与资源激活:通过“空心村”整治、民宿引资等举措盘活农村闲置资产,推动乡村居住环境向“美、安、实”升级。
三、探索“环境倒逼”机制,倡导绿色生活方式
本项目并非单纯的“硬件堆砌”,而是以环境改善为切口,逐步建立起“环境倒逼机制”——即通过改变村庄基础设施、增强环境美感,引导村民自觉改善生活方式,提升生活质量。如今,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日常习惯,乡风文明也随之跃升。
四、运维机制前置,确保可持续运营
区别于传统项目“重建设、轻运维”的通病,上虞美丽乡村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自设计阶段便同步规划了10年运营周期。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,安排专人定期巡检、开展分类宣传、发放垃圾袋和更新垃圾箱,实现农村治理从“突击式”向“制度化”转变。
五、破解多重难题,形成系统工程建设范式
面对“资金紧、任务重、周期短”的现实压力,舜江集团采取“规划设计同步+施工运维一体”的系统方法论,在困难中谋创新,在挑战中求突破。正是这种体系化的工程思维,使得项目在短短两年内高效建成,并持续五年实现良好运维。

作为本地龙头建筑企业,舜江集团不止于完成任务,更致力于沉淀经验、总结方法。顾天标副总经理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响应号召,把在上虞积累的乡村建设经验向更广区域复制推广,为国家乡村振兴贡献舜江方案。”